上次我花了110多元,給主播打賞然后被拉黑的事,大家還有印象吧?但我顯然沒長記性,好像又當(dāng)了一次“冤大頭”。(詳見:給主播送完“520”,“只給大哥看的才藝”還沒開始就被拉黑了)
還記得前不久羅永浩造勢好幾天,相關(guān)話題連續(xù)多次登微博熱搜的康師傅“TBT”方便面嗎?
當(dāng)時在直播間看完老羅一通“大吹特吹”后,我一口氣下單買了十四碗。
關(guān)鍵是,因為我搞不懂參與優(yōu)惠的操作,是按照原價購買的。
十四碗算下來總共花了139.8元,四舍五入140元,平均每碗10元錢。
買完后我就有點后悔,感覺自己好像有些“蠢”,10塊錢一碗的“泡面”到底值不值的這個價?
但既然錢都花了,那今天就來個全方位測評,看看老羅力薦的這碗“泡面”到底好不好。
實測:面確實接近水煮面
但除此之外并無亮點
“TBT”全稱叫做“特別特單簍煮鮮泡面”,為了方便大家理解,下面我就稱其為“TBT”。
TBT目前推出了3種口味,分別是“燒汁雪花牛肉面”、“海味龍蝦湯面”和“山野紅酸湯面”。
但我第一個要吐槽的是這個包裝設(shè)計,我收到貨時候發(fā)現(xiàn),十四碗里面,大部分面都已經(jīng)壓變形,導(dǎo)致碗蓋歪歪扭扭扣在碗身。
而且這個問題我發(fā)現(xiàn)很多網(wǎng)友都有吐槽過,雖然并不影響食用,但多少影響觀感。
另外,和傳統(tǒng)碗面提供叉子或者一次性筷子不同,TBT將伸縮筷放置于碗蓋中間,使用感受也還不錯。
從外包裝上看,TBT采用非油炸工藝,并且面餅采用單簍水煮,使得面餅?zāi)軌蚺莩鲺r煮面的口感。
當(dāng)然,這也是羅永浩以及康師傅宣傳的重點。
份量上,無論哪種口味,面餅重量都是75克;“燒汁雪花牛肉面”的調(diào)味包有三個,其余兩個口味只有兩個調(diào)味包。
說實話,這個分量對男生來說可能不太夠,要奔著吃飽得起碼兩碗。
但有一說一,從配料表來看,TBT里沒有添加精煉植物油、起酥油等反式脂肪酸,這點還是值得表揚。
接下來,就是揭開這泡面的廬山真面目了。
正如康師傅、羅永浩宣傳那樣,三種口味的面餅形狀完全不同,看上去也確實和傳統(tǒng)泡面完全不一樣。
乍一看還是多少有點像掛面的樣子,除了“山野紅酸湯面”外,其他兩款口味面寬度大概接近線下拉面館的“韭葉”寬。
不過,買回來開了蓋才知道,為什么官方宣傳時候一個勁強調(diào)“面”,卻對調(diào)料包只字不提。因為調(diào)料包并不出彩。
像這三款口味中,除了“燒汁雪花牛肉面”獨享三個調(diào)料包外,其余都是兩個,且均為“高湯包”和“干料包”,而“燒汁雪花牛肉”口味多出來一個“鮮料”包。
其實這類“高級點”的調(diào)料包,在方便面產(chǎn)品力,并不算新鮮東西。很多品牌的方便面現(xiàn)在也都提供類似調(diào)味包。
從量上來看,無論哪種口味,調(diào)味包、配菜都不能算多。
“燒汁雪花牛肉面”提供四五塊不算大的“牛肉干”,但比較“出彩”的是這款口味的“鮮料”包是蘑菇,至少看上去是處理的“新鮮”蘑菇,而不是普通脫水蔬菜。
而“海味龍蝦湯面”里的調(diào)料我是真的繃不住,我打小就不愛吃秋葵,這還是頭一次在泡面里看到做成脫水狀秋葵的。
整個測評體驗,秋葵那是一口沒碰。
除了秋葵外,就是六七個蝦球了,而且看上去也不像是整只蝦,倒是像蝦肉碾碎了攛成丸子。
下面說說泡出來的樣子以及口感這些吧,這是重頭戲。
TBT吃法和普通方便面沒啥區(qū)別,100°開水泡5分鐘后即可。
可以看出,這面泡好后的樣子,也確實和傳統(tǒng)方便面不一樣,挺接近線下面館或者家里自己煮的面樣子的。
泡5分鐘后,吃起來面條確實筋道,有彈性,口感也接近現(xiàn)煮面的口感。
當(dāng)然,是接近,要說完全一樣到也不至于。
而老羅當(dāng)時宣傳中,提到TBT“泡不爛的面”。
于是我在品嘗“山野紅酸湯面”時,故意用開水泡了四十多分鐘。
開水泡過頭的TBT面,相比僅沖泡5分鐘的面來說,觀感上會“膨脹”很多,口感上偏軟,但是并沒有普通面條泡久后的“浮囊”感。
從這個角度來說,TBT確實符合“泡不爛”的說法。
最后說說味道吧,因為味道是很主觀的評價,人人不同,我就按照我的喜好評個分。
按照10分制打分:
“燒汁雪花牛肉面”可以給到8分。理由是這款味道確實很接近一些拉面館的感覺,甚至對味道不敏感的人群,如果盲測可能會分不出真牛肉拉面和TBT這款面。
“山野紅酸湯面”拿到第二名,分?jǐn)?shù)給到5分。理由是這個口味吃起來酸味更重,細(xì)品到有點“老壇酸菜味”的意思,但除了這些感覺,總少了點后勁。
最后一名是“海味龍蝦湯面”,我只給2分。這倒并不是因為我實在不愛吃秋葵,而是這款口味聞起來到滿滿海鮮味,但吃起來幾乎沒有味道,有些過于清淡。
總結(jié)一下,TBT確實有它的特色,而這些特色也全部集中在面餅上了,接近水煮面。但除此之外,TBT并沒有超越“方便面”這個范疇。
方便面中的“米其林”
但我更像是小丑
寫到這,這篇評測仿佛是“軟文”。
老羅形容的以“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的態(tài)度”仔細(xì)打磨以及康師傅“特別值得開發(fā)布會”的泡面,多少有些名副其實。
但實際上我一口氣體驗下來,實在沒整明白康師傅這耗時好幾年,又找羅永浩、張朝陽跨界營銷的“明星產(chǎn)品”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做。
顯然,康師傅是要把TBT打造成方便面中“米其林”,是其欲走高端路線的一次大力嘗試。
但我們吃方便面到底是為什么吃?
從使用場景來說,“方便面”的內(nèi)核其實是“方便”。其大部分消費場景是應(yīng)急、偶爾“懶得做飯”、旅行途中減少麻煩等。
所有這些原因,都聚焦在“方便”。
而TBT的賣點呢?
我找來找去發(fā)現(xiàn),除了面條口感外,竟說不出更多:
依然需要開水沖泡、面餅分量并不突出、調(diào)味包有點特色但不多……
一碗本質(zhì)上并沒有脫離方便面概念的TBT,原價賣到10元錢。
當(dāng)我偶然不想做飯,10元錢能買到的速食、零食哪樣不如方便面?甚至不到10元錢的“拼好飯”也能吃頓熱飯菜;
當(dāng)我旅游出差,高鐵上一頓十幾、二十幾的盒飯確實貴,但是10元一碗TBT競爭力真有那么高嗎?
當(dāng)然,目前在推廣期間,康師傅方面提供了各種優(yōu)惠,消費者可以很低的價格賣到TBT,可是一直依靠補貼又能走多遠?
而一旦恢復(fù)原價,TBT真的值得復(fù)購嗎?
花了N年時間,像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一樣打磨,最終仍然做一碗方便面,這個操作,挺迷。
不過,好像到頭來,我才是真小丑,實打?qū)嵒?40啊。
上一篇:控訴尊界S800“高速失控”:當(dāng)事人背景被扒出 本人回應(yīng)我沒黑華為
下一篇:沒有了